自從新購CANON SX50HS相機後,相簿裡新增了鳥類,除了常見的台灣藍鵲、樹鵲、五色鳥…等等,偶爾也會拍到少見的黃尾鴝、小啄木鳥,而常在矮灌叢跳躍的小彎嘴畫眉、樹梢咬食果實的綠繡眼也能捕捉到它的身影,基本上,拍鳥是屬於「抬頭族」,拍昆蟲是屬於「低頭族」,很難兩種族群兼顧,昆蟲仍是我的主菜,鳥類只能偶而拿來加菜。
二月,南港也是潮濕多雨的天氣,昆蟲出現不多,但在中研院院區,橙帶藍尺蛾卻大爆發,其飛翔、交配、吸食花蜜的畫面到處可見,可能是院外新蓋大樓四周種了很多羅漢松,橙帶藍尺蛾有足夠食草可享用,就有勢無恐的大量繁殖。而步道上可見到蜘蛛補食蝴蝶、寄生蜂幼蟲從蝴蝶幼蟲體內孵化出來的畫面。蝴蝶與蛾在動物界屬於弱勢團體,成蟲只會採花吸蜜、幼蟲以植物葉子為食,但卻提供鳥、蜥蜴及其他肉食性昆蟲所需蛋白質。
春節後,步道上的植物陸續開花,其中,大葉釣樟的花特別顯眼,它屬於雌雄異株,雌花紅色花瓣中有一白色花柱,雄花則紅色花瓣中有多數白色雄蕊;另一種雌雄異株的植物-構樹,也在此時開花,雄花是長穗狀柔荑花序,雌花是球狀的的頭狀花序,晨間陽光普照之際,雄花會吐出煙霧狀的花粉,靠風傳播至雌花上,閒人雅士還特地為它做一首詩:「公花長長親像蟲,母花圓圓親像球,公花母花無共欉,花開給風作媒人,花粉隨風入洞房哪入洞房」(台語)。
步道上風藤及變葉懸鉤子也結了橘紅色的果實,觀音座蓮也開始長出捲旋幼葉,白高腰蝸牛趁著雨後出來覓食。每一個季節,步道都展現不同風貌,等待我們慢慢品嘗。
大地因生物多樣性而美麗,但也需要我們用心去欣賞。